玻璃的詩句強度比理論強度低很多,根據玻璃的斷裂機理,可以通過在玻璃表面造成壓應力層的辦法使玻璃的強度得到增強。這種通過在玻璃表面形成壓應力層來增強玻璃的方法,稱為玻璃的鋼化。玻璃的鋼化通常分為物理鋼化和化學鋼化兩種方法。玻璃經過鋼化處理后,強度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因此在各個工業領域廣泛地使用。例如在建筑、火車、汽車、飛機等方面作為擋風玻璃而普遍使用。
將玻璃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后將玻璃迅速冷卻,便玻璃內產生很大的永久應力,這個過程也稱為玻璃的淬火。通過這樣的熱處理,在冷卻后使玻璃內部具有均勻分布的內應力,從而提高玻璃的強度和熱穩定性,這種淬火玻璃又稱為鋼化玻璃。它的強度比退火玻璃高4~6倍,達392Mpa(40kgf/mm2)左右,而熱穩定性可提高到165~310℃左右。
玻璃的物理鋼化是把玻璃加熱到低于軟化溫度(其年度值高于107Pa·s)后進行均勻的快速冷卻而得。玻璃外部因迅速冷卻而固化,而內部冷卻較慢。當內部繼續收縮時使玻璃表面產生了壓應力,而內部為張應力。
當退火玻璃板受荷載彎曲時玻璃的上表層受到張應力,下飆車受到壓應力。玻璃的抗張強度較低,超過抗張強度玻璃就破裂,所以退火玻璃的強度不高。如果負載加到鋼化玻璃上,鋼化玻璃表面的壓應力比退火玻璃小。同時在鋼化玻璃種最大的張應力不像退火玻璃存在于表面上移向板中心。由于玻璃耐壓強度要比抗張強度幾乎大10倍,所以鋼化玻璃在相同的負載下并不破裂。此外在鋼化過程中玻璃表面上微裂紋受到強烈的壓縮,同樣也使鋼化玻璃的機械強度提高。
同理,當鋼化玻璃聚然經受極冷時,在其外層產生的張應力被玻璃外層原存在的方向相反的壓應力所抵償,使其熱穩定性大大提高。
鋼化玻璃的張應力存在于玻璃的內部,當玻璃破裂時,在外層的保護下(雖然保護力并不強),能使玻璃保存在一起活為布滿裂縫的集合體。而且鋼化玻璃內部存在的是均勻的內應力。根據測定,當內部張應力為294~313.6Mpa(30~32lgf/m2)時,可以產生0.6m2的斷裂面,相當于把玻璃粉碎到10mm左右的顆粒。這也就解釋了鋼化玻璃在炸裂時分裂成小顆粒塊狀不易傷人的原因。
如前所述,永久應力產生是由應力松弛和溫度聚變被凍結下來的結果。加熱玻璃其溫度愈高,應力松弛的速度也愈快,鋼化后產生的應力也愈大;而且玻璃各部分以不同的速度冷卻。使玻璃表面的結構具有較小的密度,而內層具有較大的密度。這種結構因素引起各部分的膨脹系數不同,也引起內應力的產生。
把鋼化時玻璃開始均勻急冷的溫度稱為淬火溫度或鋼化溫度T2,一般取T2=Tg+80℃(η≈108.5Pa·s)。工廠中鋼化6mm的平板玻璃時,淬火溫度為610~650℃,加熱時間220~300℃范圍內,或者以36~50s/mm加熱時間予以計算。
根據巴爾杰涅夫提出,鋼化玻璃的強度σ鋼與鋼化程度△有下列關系:
σ鋼=σ0+x△/B
式中:
σ0——退火玻璃的表面強度,kg/cm2(1kgf/cm2=98kPa);
B——應力光學常數,2.5×10-7cm2/kgf(鈉鈣硅玻璃)
x——表示玻璃表面層與中間層應力的比例系數;
△——鋼化程度,nm/cm。
從上式可見,鋼化玻璃的強度隨著鋼化程度和x的增大而增強。研究結果表面,鋼化玻璃的強度主要取決于其表面的壓應力(稱為機械因素)大小,但近年來認為,除了這一因素外,由于高溫急冷所引起的玻璃表面結構的變化也是影響物理鋼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天津錦泰玻璃為您提供:耐高溫玻璃、耐高溫高壓玻璃、鍋爐視鏡、觀火鏡玻璃、高溫玻璃管、錫爐測試玻璃、高壓視鏡、耐高溫密封膠、耐高溫玻璃膠等產品
版權所有 © 天津錦泰特種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津ICP備11001434號-2